考古发现:渤海南岸为殷墟时期商王朝盐业中心-凯发k8国际唯一

盐业史话

考古发现:渤海南岸为殷墟时期商王朝盐业中心
发布时间:2016-06-27发布者:大连盐化栏目:盐史趣谈

发布时间:2016-06-27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
考古发现:渤海南岸为殷墟时期商王朝盐业中心

文章来源:新浪网

记者从26日在山东寿光闭幕的黄河三角洲盐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,鲁北沿海地区先秦盐业考古课题组考古人员调查显示,渤海南岸地区应为殷墟时期商王朝的盐业生产中心。


  据鲁北沿海地区先秦盐业考古课题组考古人员介绍,他们已在渤海南岸地区发现超过300余处殷墟时期至西周早期的盐业遗址,盐业分布范围东至潍河以西的昌邑,经寒亭、寿光、广饶,向西过小清河,再向北经东营、利津、沾化、庆云、无棣等县市区,最北可能至河北的盐山、海兴一带,横跨200余公里。 

  据了解,这个地区的盐业遗址多以群的形式出现,主要分布在距现今海岸1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、海拔5米以下的海积和海河积平原上。每处遗址群的面积从上百平方公里、数十平方公里至数平方公里不等。每群有70至30处遗址不等,遗址除极少部分面积在数万平方米外,多数在4000平方米至6000平方米之间。每处遗址的文化堆积多不厚,一般在0.5米至1米。制盐工具盔形器的年代学研究显示,每处盐业遗址的延续时间也较短。 

  课题组介绍,根据盐业遗址群聚落分布区域、形态、聚落结构、堆积特点及其表现在经济、政治等功能上的差异,可把渤海南岸地区商周时期的盐业遗址群聚落分为盐场区、盐工定居区、内陆农耕聚落区三区。这三大区聚落群同时出现,分布很有规律性,像是一次整体规划的结果。 

  课题组调查认为,殷墟时期渤海南岸地区规模巨大的制盐遗存群的出现,与盐业遗址群同时存在的内陆地区不同功能聚落群格局的形成,昭示了这个地区沿海及相邻地带聚落和人口数量急剧增多,殷商文化和经济突然繁荣。课题组认为,渤海南岸地区应为殷墟时期商王朝的盐业生产中心。 

  课题组推断,殷墟时期,基于政治上开疆拓土、宣播王化和对盐业资源大规模开发的需要,商王朝对渤海南岸地区进行了经营和开发。国家力量对地区发展的介入和对盐业资源的开发,使得渤海南岸地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,这个地区的文化和社会融入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控制体系之中。一个经盐制品与中原地区连为一体的社会经济网络,以及规范制盐和食盐运销的控制制度可能随之建立起来,中国早期盐业官营的雏形也可能随之出现。 

  盐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经济、政治和文化活动,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中国各王朝都将盐视为一种国家控制的重要战略物资,国家赋税的最主要来源,因而施行严格的食盐专营专卖制度。 

  黄河三角洲盐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4日至26日在山东寿光举行,海内外学者近6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。

 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