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记忆(三)-凯发k8国际唯一

盐业史话

千年记忆(三)
发布时间:2016-05-30发布者:大连盐化栏目:盐史趣谈

发布时间:2016-05-30|发布者: 大连盐化集团|栏目:

千年记忆(三)

文章来源: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
铁路运销之先行者

公元1926年前,板浦场以及淮北各盐场甚至是整个两淮盐,都是舟楫河道外运销售。开凿于唐垂拱四年(688)的漕河 ,由今涟水县通到今海州,“长一百三十里,宽八丈。盐课所经,官舫估舶,帆樯相望,故曰官河”,成为淮北设场前所产海盐外运的主要通道。历宋元明清诸朝,官河屡经疏浚,筑坝建闸。《灌云交通志》则载有明代从永乐三年(1405)至万历四十五年(1617),就四次修官河,都是为了板浦场等盐场的盐斤外运通畅。清初,官河因盐运较之其他物品最为繁忙,遂改称为“盐河”。宋代诗人苏东坡诗《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》则充分反映了这条盐河在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。而清邱元武《由干于至大伊山途次即事咏》感叹:“大市浮秋水,炊烟郁未开。波摇星宿动,帆挂米盐来”,更是对盐河繁忙、河岸城镇繁荣的贴切写照。民国十五年(1926),陇海铁路修到板浦场区的大浦,设立了大浦火车站,徐州至大浦段长198,3公里,这仅是板浦场人第一次听到火车的汽笛声,而板浦场盐火车外运则是后延9年的事。同年,板浦场署也由灌云县板浦镇移迁到大浦。板浦场垣商从自身利益出发,善用铁路资源,自新、公益、福泰、聚安、大陆、聚新等公司先后涌入大浦,集资从产盐地引运盐支河到大浦,并建码头9座,使大浦成为很显要的一个坨地。它陆路与灌云、新沂、沐阳等县相连,水路中居海州湾,东临板浦盐场和中正盐场,西与青口隔海相望,还有宽阔水深的临洪河流经此处奔腾入海,经此河可南通蔷薇河,直达青伊湖,北接黄海,可谓四通八达。为了几年后能有条件更好地发挥铁路运盐的效能,民国十八年(1929),全国盐务会议批准淮北建盐坨费用100万元,这笔费用中部分用于板浦场三洋港官坨建设,可储盐120万担,板浦场盐斤出坨每担征收建坨费用银元1角。民国二十年(1931),还在大浦、三洋港、猴嘴三处设立了食盐检定所,使三处坨地功能更为齐全。只到1948年底,连云港市解放后,因为大浦铁路已失去功用,大浦至新浦的铁路线才被废除。民国二十二年(1933),猴嘴官坨建成,占地600亩,共有14个段位,可储盐150万担,并筑炮楼3座,吊桥1座,水门1道,从产盐区向官坨集盐专用小铁路2条。板浦场署也由大浦迁至猴嘴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),火车也通到了猴嘴官坨,板浦场和邻近的其他场盐开始用火车向外运销,比起水运十分快捷。板浦场盐经火车外运,开了淮北各场乃至两淮盐区海盐经铁路外运的先河。解放后,猴嘴盐坨及其盐业铁路专用线的作用得以进一步拓展。1951年5月,猴嘴至徐圩盐场的运盐河整修工程竣工。徐圩盐场、台南盐场盐斤都可通过这条运盐河直达猴嘴盐坨,装上火车外运外销。正是这个猴嘴盐坨,正是这条运销板浦场等盐场海盐的铁路专用线,曾在1963年3月16日,给原板浦场盐民及整个淮北盐区的盐民,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。这天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元帅,乘坐专列到连云港市视察工作,列车在猴嘴坨地盐业专用线停靠,并接见了淮北盐场和盐区工委负责人安岳、匡裕悦。1965年,猴嘴铁路专用线集装盐斤使用上了自动计量器,使散装盐上火车有了计量。其后,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, 1980年,又使用上了空气吸盐机从运盐船上将散装盐斤直接吸上坨地盐廪,同时拥有各类装卸盐皮带机100多台,另有相应配套数量的扒舱机、补包机、趸船、斗轮机、计量器等。较高程度机械化作业,使猴嘴盐坨成为“江苏盐都”,特别是盐业铁路专用线开通以来,共向各省发运原盐2000万吨,为国家建设,为连云港财政都作出过重大贡献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后,因连云港碱厂建成投产,淮北盐场的盐斤大部分由其购入,猴嘴坨地及盐业铁路专用线作用历史性地衰落。但在2008——2009年中,经过努力,国家铁道部批准,这条盐业铁路还扩充了凯发k8国际唯一的业务范围,由单一的盐运,而增加了粮食、煤炭、化肥、钢材、木材等11项物资转运,具有光荣历史的盐坨和盐业铁路专用线余辉仍在闪烁。

 

网站地图